用珊瑚礁記錄地震史 台美團隊研究登國際期刊

 

小編呼籲大家~台灣地震頻繁,這研究真的是一大進步,尤其是前陣子大地震的電影令人感觸良多..大家要多注意周遭安全喔~!!

0709  

來自佛烈德泰勒教授(左)團隊與來自台灣的沈川洲教授(右)利用生長在潮間帶的珊瑚,做為天然的地震記錄器,重建索羅門群島的超級地震歷史。(取自科技部網站)

 

掌握地震周期,一直以來是人們渴望掌握的問題之一,尤其是位於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的國家。台大地質科學系教授沈川洲與美國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教授佛烈德泰勒(Fred Taylor)上個月在國際著名的《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中發表研究成果,利用生長在潮間帶的珊瑚,做為天然的地震記錄器,重建過去4000年來,發生在位於西太平洋的索羅門群島的超級地震歷史。

研究團隊表示,索羅門群島西側曾於2007年4月1日發生史上最大規模的8.1地震,造成12公尺的大海嘯。災難之後,人們急迫想知道未來是否會發生更大規模的地震,因此若能重建過去強震歷史,並評估誘發大海嘯的超級地震是否會再發生,就能提出因應對策,因此團隊開始研究其板塊運動。

沈川洲表示,生活在海邊潮間帶的團塊狀珊瑚,會因暴露出海面而無法向上生長,外型不再是團塊狀,而是呈現扁平的月餅狀,稱為小環礁,於是小環礁的頂部就代表當時的海水面,死亡後的小環礁與海水面的高度差,就是區域地面被地震抬升的高度;而珊瑚死亡的時間點便是地震發生的時候。換句話說,這些生長在海岸邊的珊瑚,就是不折不扣的天然地震記錄器。

約500至1000年發生1次 但無明顯周期

 

研究團隊於2012年5、6及8月前往索羅門群島,在長28公里、寬5公里的雷諾加島採集約30個珊瑚化石標本。分析結果發現,雷諾加島紐貝爾 (Newbare) 地區的珊瑚化石,記錄了過去4000年來比較完整的古地震事件,期間雷諾加島至少共有4次史前大地震,平均大約500至1000年發生1次,但以目前資料看來,並無明顯的規律周期。研究團隊認為,未來西索羅門群島還會發生規模大、久久一次的超級強震,但依照目前已有的證據顯示,如果板塊間相互運動模式不變,近期內當地發生誘發強烈海嘯,直接威脅該區域居民的規模8.0以上地震,機率不高。

沈川洲說,雷諾加島的古超級地震每次把地面抬高2至3公尺,比2007年地震抬升的1.8公尺還要高;幸運的是,依照目前的證據顯示,近期內當地再發生規模8.0以上地震的機率不高。他補充,我國地震頻繁,本島與離島也有許多珊瑚礁,如何應用這些「天然地震記錄器」重建史前地震,是當前地質研究可以努力的方向。

來源:風傳媒

http://www.storm.mg/article/56517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學承電腦高雄分校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